2025 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%以上
6月29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国资委、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》(工信部联节〔2022〕76号,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计划提出,到2025年,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,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,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,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,标准、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,钢铁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.5% 。能尽其用、效率至上成为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,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“第一能源”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。
电机能效提升在行动
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中鼓励电机生产企业开展性能优化、铁芯高效化、机壳轻量化等系统化创新设计,优化电机控制算法与控制性能,加快高性能电磁线、稀土永磁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。推行电机节能认证,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。推动使用企业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和运行维护情况评估,科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,加快电机更新升级。2025 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%以上。
政策解读
工业能效提升的重要意义推进工业能效提升,是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。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、涉及面广,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能源成本,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;有利于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流程、生产设备更新换代,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;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从局部单体节能提效转向全流程系统发力,形成跨产业跨领域耦合提效协同升级的新模式。推进工业能效提升,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。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分析,到2050年,能效提升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,其贡献约为37%,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、最经济、最直接的路径。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65%左右,提升工业用能效率,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使用,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。推进工业能效提升,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举措。当前,节能降碳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,发展以技术、产品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节能产业大有可为。一方面,超高能效设备产品、新能源装备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,可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;另一方面,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提效资金投入、加快实施技术改造,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,形成强大国内市场。